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信令要求

时间:2024-11-16 16:12:43 来源:网络 浏览:6次

1 概述
ASTN(Automatically Switched Transport Network)是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之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新一代的智能光网络,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具备标准化智能的光传送网。这是一种利用独立的控制平面来实施动态配置连接治理的网络,其中专门以光传送网(OTN)为基础的ASTN又称为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开发ASTN的主要方向。
ASON概念来源于智能光网络。1998年以美国Sycamore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创业型小公司,在市场和网络建设的驱动下,率先提出了智能光网(ION)的概念,将ATM和IP路由功能引入到光网中,使得以WDM为基础的光层组网技术和以IP为基础的网络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并结合起来。Sycamore还联合其他公司发起成立了光域互联联盟(ODSI),倡导发展智能光网技术标准。1999年,由北电和朗讯公司牵头在T1X1.5会议上提出了ASON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受到众多通信厂商和运营商的重视和认可。T1X1将ASON结构作为北美的建议提交给ITU-T。在2000年的ITU-T会议上,正式确定由SGl5组开展对ASON的标准化工作。ITU-T进一步提出自动交换传送网ASTN的概念,明确ASON是ASTN应用与OTN的一个子集,制定了有关ASON总体结构和需求方面的标准。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概念的提出是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的应用,光传送网将从过去单纯提供连接的基础网络,转向提供多种智能服务的业务网络。
与现有的光传送网技术相比,ASON有以下特点:
在光层实现动态业务分配,可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带宽,是面向业务的网络;
具有端对端网络监控保护、恢复能力;
具有分布式处理功能;
与所传送客户层信号的比特率和协议相独立,可支持多种客户层信号;
实现了控制平面与传送平台的独立;
实现了数据网元和光层网元的协调控制,将光网络资料和数据业务的分布自动地联系在一起;
与所采用的技术相独立;
网元具有智能性;
可根据客户层信号的业务等级(CoS)来决定所需要的保护等级。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控制平面应当支持呼叫和连接控制功能,这些功能通过信令协议实现。ASON应实现对呼叫和连接控制的分离,目的是减少中间连接控制节点的冗余呼叫控制信息。
在网络入口(即UNI参考点)或在域间的网关处(即E-NNI参考点)应当提供呼叫控制功能,中间设备仅需要提供支持连接控制功能,而不需要提供呼叫控制功能。根据呼叫是否穿越多个域,一个端到端呼叫可能由多个呼叫部分组成,这答应在不同域中选择信令、路由和恢复变化的灵活性。本文将分别对于信令功能、信令协议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2 信令功能要求
在ASON网络中,信令功能应当支持多种连接,完成分布式呼叫和连接治理的功能。
2.1 连接类型
根据控制平面和治理平面对于连接治理功能的分布,定义以下三种基本连接类型:
永久连接(PC):PC是一种由治理系统配置的连接类型。
交换连接(SC):SC是一种由于终端用户的请求而建立的任何连接,即在连接的终端节点之间通过一个信令/控制平面,包括控制平面内的信令单元之间的信令消息的动态交换来建立的连接。
软永久连接(SPC):SPC是一个用户到用户的连接,其中端到端连接中的用户到网络部分是通过网络治理系统建立的一个永久连接(PC),而端到端连接的网络部分是通过控制平面建立的一个交换连接。在连接的网络部分,连接建立的请求是由治理平面发起,而由控制平面设置。
根据提供连接的能力和方向,分布式呼叫和连接治理应支持单向点到点连接、双向点到点连接、单向点到多点连接,也可考虑另一种连接类型,称为不对称连接。
2.2 呼叫控制功能
呼叫控制是一个或多个用户应用和网络之间的信令联合,用于控制一组连接的建立、释放、修改和保持。呼叫控制用于维护呼叫各方之间的联系,并且一个呼叫可包含在任意时间的任意数量的潜在连接(包括0个)。
呼叫控制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来实现:
将呼叫信息分成由一个呼叫/连接协议承载的若干个参数。
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采用不同的状态机,而信令消息采用一个呼叫/信令协议。
通过采用不同的信令协议进行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来划分信息和状态机。
呼叫控制必须提供连接之间(在一个多连接呼叫中)的协调,以及多个呼叫方之间(多方呼叫)的协调。为了协调多个连接,需要在网络中进行下列动作。
--所有的连接必须被选路,因此它们可被至少一个协调的(呼叫控制)实体监控;
--呼叫控制关联必须在连接建立之前完成。一个呼叫可在没有任何连接的情况下存在(利用复杂的连接重新整理)。
一个呼叫可分为三个阶段:
建立:在该阶段,在用户和网络之间交换信令消息来协商呼叫特性。在主叫方和网络之间的信令消息的交换被认为是一个输出呼叫。在网络和被叫方之间的信令消息交换被称为一个输入呼叫。
激活:在该阶段,数据可在相关联的连接之间交换,而且呼叫参数也可被修改(例如,在一个点到多点的呼叫中增加新的呼叫方,假如支持该类型的呼叫)。
释放:在该阶段,信令消息在主叫方、被叫方和网络之间交换,以终结该呼叫。一个呼叫可由主叫方或被叫方释放,或通过代理、网络治理来释放。
2.3 呼叫接纳控制功能
呼叫接纳控制是一个策略功能,由一个网络中的呼叫发起者请求,还可以包含与呼叫目的地之间的协作。答应一个呼叫继续下去仅表明该呼叫可继续请求一个或多个连接,而并不意味着其中任何一个连接会成功。呼叫接纳控制也可在其它网络边界调用。
发起呼叫答应功能负责检查是否提供了有效的被叫用户名和参数。根据一个业务级别规范核对业务参数(业务网络运营商和客户之间为某个特定业务而达成的一组参数和价格,表明了业务的范围)。假如需要,这些参数可与发起的用户重新协商。协商的范围由服务级别规范中的策略来确定,该规范来源于服务级别协议(一个网络运营商和一个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定义了他们之间的责任)。
终结呼叫答应功能负责检查被叫方是否有资格接受该呼叫,依据呼叫方和被叫方之间的服务合同。例如,一个呼叫者地址可被屏蔽。
2.4 连接控制功能
连接控制负责控制单个连接,包括以下功能:
连接建立:连接建立的结果是在两个或者多个端点问,建立一条具有特定属性(由用户,策略治理者或者其他OS确定)的连接;
连接释放;
连接状态保持;
连接属性查询;
连接属性修改:连接修改是修改一条已经建立连接的特定连接属性。这项功能答应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并使光传送网在提供传统业务的同时,更适合服务于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属性修改应不引起业务或者网络中断。因此不答应修改某些属性,例如编码类型,透明性,逻辑端口标识或者端点。可修改的属性包括:带宽、业务等级、恢复优先级;
恢复:
此外,连接控制应支持一组连接的连接治理。
2.5 连接接纳控制功能
连接接纳控制本质上是一个决定是否有足够资源来接纳一个连接(或在一个呼叫过程中重新协商资源)的过程。对于用户认证和控制对网络资源的接入来说,连接接纳控制(CAC)是必需的。
CAC的执行通常根据本地条件和策略逐链路进行,对一个简单的电路交换网络,这可能简化为是否有可用的空闲资源。相反,对于有许多服务质量参数的分组交换网络如ATM,连接接纳控制需要保证新连接的接纳应与现有连接的服务质量协议一致。否则,连接接纳控制可能拒绝这个连接请求,连接的拒绝可根据能提供的空闲容量、优先权机制或其它策略决议。
连接接纳控制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连接接纳控制CAC作为控制平面功能的一部分提供。在本规范中,CAC功能的作用是确定下游是否有足够的空闲资源可以答应一条新的连接。
假如有足够的可用资源,CAC可以答应连接请求继续。
假如没有足够的可用资源,CAC将向连接请求的发起者发送适当的通知,指示请求被拒绝。
3 分布式呼叫与连接治理的信令要求
分布式呼叫连接治理DCM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分布式呼叫连接治理流程图
注:图中的请求代理即用户呼叫控制器。
在呼叫建立之前,业务提供者和请求者之间需要建立合同,内容包括:
--合同ID
--SLA
--描述信息。如请求的策略、认证、安全控制方面的信息。(请求的策略控制所需的信息)
ASON网络内建立连接的性能依靠于一些不同的参数,影响信令性能的因素包括:
用于传送信令消息的数据通信网的容量;
传输网规模(节点和链路数);
一段时间内的呼叫请求总量,包括新呼叫,保护事件和恢复事件;
消息平均长度;
连接种类;
完成呼叫请求的时间;
由于请求操作不成功,网络收到的重试请求所占的百分比;
为了实现鲁棒的消息机制(如超时重传),需要的额外带宽;
同步或异步的消息传输方式;
分布式呼叫与连接治理机制必须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来支持多种应用需求。它应支持基本的DCM功能和扩展的功能集(例如:补充业务)。这些基本功能提供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必要机制。
3.1 分布式呼叫与连接治理过程
呼叫控制器(CallC),连接控制器(CC)和链路资源治理(LRM)功能提供了对呼叫和连接请求的监视和治理,包括建立连接、修改连接、释放连接的原语操作。完成这些操作,Ca11C,CC和LRM需要和其它组件或彼此间相互配合。建立和释放连接时,Ca11C,CC和LRM需要和以下元件交互。
--路由控制器(RC):提供CC所需的路由信息;
--呼叫接纳控制器(CAC)
--呼叫控制器(Ca11C)
--连接控制器(CC)
--链路资源治理器(LRNI)
建立端到端呼叫包括呼叫请求、连接请求,以及分配各种不同的资源来创建连接。图2示意了支持一个呼叫的连接的建立。
呼叫建立过程中需要分配的资源包括:子网点(SNP)、子网点池(SNPP)、链路连接(LC)。
 
图2 支持一个呼叫请求的LC和SNC建立
通过链路资源治理器(LRM)协商分配子网点(SNP),建立链路连接(LC),然后连接控制器(CC)创建子网连接(SNP)。子网点的分配也就是改变SNP的状态,如从“AVAILABLE(可用)”状态变成“PROVISIONED(已指配)”状态。状态为“POTENTIAL”或者“BUSY(忙)”的子网点不能用于连接建立。
链路连接的建立如图3所示。在建立链路连接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动作,例如对于用户专网络信令,用户可能要求使用某条链路连接(用户确定SNP),但网络可能选择另外一条链路连接(分配一个不同的SNP)。
 
图3 链路资源治理建立链路连接
子网连接的建立如图4所示。为建立一条SNC,必须有LRM已经标识的可用SNP,在创建SNC时对这些SNP进行绑定。LRM需要与上游LRM协商一个SNP(它可能代表一个LC),与下游LRM协商一个SNP(它可能代表一个LC)。这些入和出的链路连接(以及它们相应的入口和出口SNP)可以标识用于创建SNC的SNP。
注重:为一个连接操作选择资源并不代表分配这些资源。资源分配可以在信令过程的任何阶段进行,例如可以在发出请求时或请求响应阶段分配资源。此外,这些资源在分配前可能首先被预留。在呼叫建立过程中,预留指标识这些资源为可用,但等到分配阶段才真正提交这些资源。使用预留可以防止另一个请求将同一个资源标识为可用并且假设呼叫被拒绝之后避免资源的状态变化。这些都可以作为设置SNP状态和LRM元素之间的互操作性的一部分来处理。
建立SNC是一个子网内部的过程,由连接控制器(CC)控制。当确定入口和出口连接点的SNP后,一条SNC建立成功。入口和出口SNP被标识为通过LRM建立LC的一部分。图4表示一条SNC的建立以及相关的连接控制器和SNP对。
 
图4 连接控制器建立子网连接
3.1.1 呼叫请求的处理
为了支持交换连接业务,源端用户请求代理向网络侧主叫方呼叫控制器发送一条“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来发起呼叫请求过程。呼叫请求包含了与该用户请求的呼叫相关的信息,包括业务相关信息和策略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由源端子网控制器(ASC)中的呼叫控制器接收,呼叫控制器处理呼叫请求,并与ASC中的其他元件相互作用以支持呼叫请求。
对于软永久连接业务,呼叫处理由治理平面完成,然后向连接控制器发送连接请求。
3.1.2 连接请求的处理
在一个面向连接的传送网络中,一个连接必须在数据可被转发前建立。至少有下列要求:
连接建立和确认。连接建立可能涉及多个属性。根据具体提供的业务,这些属性可以作为请求的一部分来有选择的提供。在适当时机,一个操作员可在向用户提供连接前根据业务级别协议来使其生效。
i.数据转发
ii.连接释放
连接请求由呼叫请求进程发起。连接请求建立和释放连接,并分配和去分配相应的资源。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为去分配资源来释放连接和释放呼叫的信令和连接请求的端到端过程。连接释放的顺序,即SNC和LC的去分配过程,可能与图示不同(例如,SNC-LC-SNC的顺序,或先所有LC后所有SNC)。
3.2 DCM信令的恢复
数据通信网支持信令信息的可靠传输。信令链路是提供信令实体间消息通信的信令网络内部连接。信令链路失效时应当采取以下步骤:
当发现信令链路出现缺陷后,信令网络尝试进行恢复。可以通过信令链路冗余备份实现。在恢复阶段,不能接收和处理信令消息(未受影响信令链路的消息仍然可以处理,只有与受损链路相关的呼叫和连接控制器不能处理信令消息)。所有现存呼叫仍保持正常。
假如缺陷未能恢复(例如Ca11C或CC不能与其他Ca11C或CC通信),通知治理系统,同时所有现存呼叫仍保持正常。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释放受影响的呼叫,如通过手动处理。
恢复成功后,呼叫控制器或连接控制器需要重新同步现有的呼叫和连接状态。
注:假如信令网络和信令通道都支持恢复,信令网络缺陷将引起DCN和控制平面同时进行恢复。因此需要对这些保护机制进行协调,避免对同一缺陷的多重恢复。
另外,不同元件的缺陷(例如Ca11C,CC,LRM的失效或错误动作)会引起控制平面缺陷。这些缺陷有时是不可恢复的,但是必须向治理平面发送通知,提供相关的失效信息。
3.3 DCM异常处理信令流
交换网络中会发生不同层次的异常,影响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例如:信令通信网缺陷,连接控制器缺陷,连接控制器误动作。
信令通信网缺陷引起通信信道中断
通信信道缺陷引起组成控制器的不同代理的失效,例如连接建立代理失效。
连接控制器误动作引起消息误解码缺陷。本建议不讨论检测某个元件误动作的机制。
Ca11C和CC将缺陷信息通知治理平面。图1提供了Ca11C处理呼叫请求的参考流程。根据这个网络模型,以下不具体说明建立和释放呼叫以及操作中发生各种缺陷的信令流程,具体参见G.7713。
4 信令协议
4.1 信令协议要求
呼叫和连接控制治理通过信令协议完成,以实现端到端光连接的建立、修改、状态查询、释放以及恢复。信令协议应满足以下要求:
(1) UNI、I-NNI和E-NNI信令协议的选择应相互独立。
(2)信令应遵循ITU-T G.8080和G.7713。
(3)信令应该支持显式路由方式,可以采用严格和松散方式。
(4)信令应该支持单一连接和一组连接两种连接治理方式。(可选)
(5)信令应该支持故障通告。
(6)信令应支持回溯(crank-back)和重路由(Reroute),用于解决请求冲突和连接恢复。
(7)信令应支持每个连接全局唯一的标识。
(8)信令应对所有请求同时支持肯定和否定响应,必要时包括原因。
(9)信令应支持代表连接特点的所有连接属性。
(10)对于网络内的所有域而言,域间信令协议对于域内信令协议不可知。
域间信令应答应在连接的边界不使用UNI信令协议(即与连接两端的客户设备是否支持UNI信令无关)。
目前ITU-T规范了三种信令协议,分别是G.7713.1-专用网络-网络接口协议(PNNI)、G.7713.2-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扩展协议(RSVP-TE)和G.7713.3-路由受限-标记分配协议(CR-LDP),下面分别对RSVP TE和CR-LDP信令协议进行描述,PNNI协议因使用的范围不广,在此不再具体描述。
4.2 RSVP-TE协议
4.2.1 RSVP协议概述
90年代中期,RSVP被开发用以防止网络阻塞,RSVP是一种网络控制协议,与路由协议结合使用,目的是使IP网络提供有一定QOS保障的服务。
RSVP的预留请求由“f1owspec”和“filter spec”组成,它们组成的一对称为“flow descriptor”,f1owspec规范所需要的QoS,filter spec与会话规范一起定义数据分组,以便接收f1owspec定义的QoS,f1owspec用来在节点的分组规划或链路层机制中设置参数,而fi1terspec用于在分组分类器中设置参数,对于目标为某个特定对话而与该会话的任何fi1terspecs都不匹配的数据分组作为尽力而为的业务来处理。
RSVP的预约风格分为三种:通配过滤风格(Wi1dcard-Filter:WF)、固定过滤风格(Fixed-fi1ter:FF)和共享显式风格(Shared-EXPlicit:SE)。
总的来说,RSVP的特性如下:
RSVP对于单播和多对多的多播应用完成资源预留,动态适配来改变组员和改变路由。
RSVP是单工的,即它使用单向数据流来预留资源;
RSVP是面向接收者的,即数据流的接收者发起和维持该数据流使用的资源预留。RSVP是基于接收方的资源预留协议,发送方首先发出PATH信息,经过下层路由协议多点投递到每个可能的接收方,接收方根据各自对于服务质量的需求,确定它们各自的需求和资源预留能力,从而给出的RESV信息,通过PATH信息路径反向回送到发送方,每个经过的路由器都将进行接纳控制和资源预留,假如失败则通知接收方,否则将资源预留请求递交给前一个路由器.为使接收方能够在路由器可接收的范围内给出预留请求,PATH信息将携带发送方支持的通信需求,PATH信息分组路由器可能会修改PATH分组有关可用资源的描述以通告接收方;上述过程都认为返回发送方及路由器资源通告的RESV信息是PATH信息经过的反向路径。-RSVP在路由器和主机中是“软”状态的,答应网络动态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路由变化;
RSVP不是一种路由协议,但是它依靠现有和未来的路由协议,每个路由器预留的资源是“软”的,即这些资源需要由接收端定期地刷新;
RSVP传送和维持对于RSVP半透明的流量控制和策略控制参数;
RSVP提供了几种预留模型或方式来适应一组应用。
4.2.2 G.771 3.2对GMPLS RSVP-TE的扩展
4.2.2.1 支持基本呼叫标识
GMPLS RSVP-TE可以扩展以支持G.7713的基本呼叫模型。该呼叫模型假设同一个请求消息在主叫方呼叫控制器和网络呼叫控制器之间,以及网络呼叫控制器和被叫方呼叫控制器之间,同时处理呼叫和与它相关的连接。增加或释放某一个呼叫的连接,称为呼叫修改过程,即修改特定的连接属性。同样的,在呼叫修改操作过程中呼叫会话应保持。一个已建立的呼叫可以用呼叫识别对象CALL-ID来表示。
4.2.2.2 支持软永久连接
GMPLS RSVP-TE可以扩展以支持SPC业务。SPC业务假设当通过控制平面建立网络部分连接时,用户-网络部分的连接已经创建好了。例如,当收到外部源(如网管系统)发出的初始请求时,控制平面应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使用某个特定的网络-用户链路连接。对SPC的支持通过SPC-LABEL对象实现。
SPC-LABEL是GENERALIZED-UNI对象的一个子对象。其格式与GENERALIZED-UNI对象的EGRESS-LABLE子对象格式相同。SPC-LABLE信息为:SPC-LABEL(Type=4,Sub-type=2)
注:为了支持SPC,使用GENERALIZED-UNI对象。该对象用于支持SPC标签信息诸如与SPC连接请求相关的业务等级和多样性规范,对于一个SPC请求,源和目标TNA地址分别包含由源和目的网络呼叫控制器控制的传送网元地址。因此源TNA包括由源网络呼叫控制器控制的传送网元地址,而目的TNA地址包括由目的网络呼叫控制器控制的传送网元地址。
4.2.2.3信令流程
本节说明软永久连接和交换连接的GMPLSRSVP-TE基本信令流程。通道建立的信令流程描述如下:
(1)源向宿发出连接建立请求消息Path消息。
(2)宿节点收到Path消息,在源和宿间建立RSVP会话。
(3)宿节点响应Patn消息,向上行方向发送以下两个消息之一:
a) Resv预留(正常建立响应);
b)PathErr通道错误(建立过程错误);这时连接未建立。假如Path通道状态未删除,需要发送一个PathTear通道拆除消息来删除任何外部状态。
(4)源节点接到预留消息,发送可选的证实消息ResvConf,这主要依靠Resv消息中的RESV-CONFIRM对象。
4.3 CR-LDP信令
4.3.1 LDP概述
LDP(标签分发协议)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框架下用于生成标签交换路径(LSP)的协议。LDP最早应用于数据网络,主要定义了以下4种消息:
发现(Discovery)消息:用于发布和保持现存的网元。
会话(Session)消息:用于在LDP对等实体之间建立、保持和终止会话。
公告(Advertisement)消息:用于建立、修改和删除标签映射(或连接)。
通知(Notification)消息:用于指示查询信息和差错信息。
LDP发现消息体现了一种发现机制,它是通过周期性地发送Hello消息使网元指示出它在网络中的存在状态。当一个网元选择与另一个网元建立会话时,网元通过TCP传送会话消息进行LDP初始化。在成功完成初始化之后,这两个网元便成为LDP对等实体,开始交换公告消息以建立标签映射或连接。
在LDP支持的四种消息中,只有发现消息是基于UDP传送的,其它三种消息(即会话、公告和通知消息)都是采用TCP传送。TCP传送消息使LDP保持一种硬状态特性,“硬状态”是指在网络不发生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实体的状态会一直保持不变。由于LDP主要运行在可靠的TCP连接上,它可以充分利用TCP提供的可靠传输和流控机制,因此无需在LDP层建立这些特性,大大减少了网络的开销。
4.3.2 CR-LDP扩展
为了支持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呼叫和连接控制,对MPLS中的LDP进行了扩展,即CR-LDP。GMPLS CR-LDP扩展是从OIF UNI 1.0建议发展而来的,它主要扩展了与呼叫连接控制相关的消息和属性。GMPLS在MPLS包交换(PSC)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种新的交换等级:时分复用(TDM)、波长交换(LSC)和光纤交换(FSC)。为支持GMPLS功能,CR-LDP相应扩展了消息类型和TLV属性两部分内容。
消息类型的扩展体现在呼叫控制消息是ITU-T对CR-LDP定义的一个新的消息类型,与呼叫控制相关的消息主要有:呼叫建立(Call Setup)和呼叫释放(Call Release)消息;为了使UNI接口支持连接的查询和故障发现,在扩展CR-LDP中增加了两种新的消息:状态和状态响应消息;为了使NNI接口支持连接的查询和故障发现,在扩展CR-LDP中增加了两种新的消息:查询和查询响应消息。TLV属性扩展体现在为了支持GMPLS功能,IETF对CR-LDP主要扩展的TLV属性包括通用标签TLV、通用标签请求TLV、波带交换TLV、建议标签TLV、标签集TLV、双向LSPTLV、标签错误通知消息TLV、显示标签控制TLV、保护TLV、治理状态TLV、接口ID TLV、和SONET/SDH业务量参数TLV等,在此基础上,ITU-T增加了与呼叫控制相关的TLV属性,即:Call Id TLV和Call Capability TLV。
5 信令协议总结
信令协议(Signaling protoco1)是用于连接治理和控制的协议。控制域之间存在UNI、INNI和ENNI三种信令接口。目前ITU-T建议的信令协议有三个:
1)G.7713.1—专用网络-网络接口协议(PNNI)
2)G.7713.2—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扩展协议(RSVP-TE)
3)G.7713.3—路由受限-标记分配协议(CR-LDP)
根据IETF所做的调查,支持RSVP-TE、CRLDP和PNNI三种信令协议的厂商比例为21:2:1。对于三种信令协议,业界认为RSVP-TE是最有发展的信令协议。其原因如下:
1)PNNI是基于ATM的信令协议,复杂性高,适用范围窄,支持的厂商少,目前只有CIENA/IDN一家支持,不利于以后的标准化。
2)目前,RSVP-TE的呼声最高,RSVP-TE是基于IP的信令协议,其范围广,易治理、规划。CR-LDP可以实现RSVP-TE所实现的功能,但由于RSVP TE以前用于IP,技术成熟,大多数厂商都支持该信令协议,所以CR-LDP的地位将逐渐淡化。
3)IETF已经停止对CR-LDP进行新的研究。
对于这三种信令协议的功能及应用情况方面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信令协议的比较

标准化组织所定义多种信令虽然为运营商设备研发的选择提供了的灵活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三种协议独立地描述各安闲UNI和NNI上的实现,没有统一的UNI和NNI接口。假如同时支持多种协议,将增加治理、维护费用。同时,一个设备要提供多种协议接口,必然增加设备的复杂性,因为不同协议之间的呼叫连接建立删除消息流、消息内容、邻居维护、失效恢复处理等实现都大不一样,要做到UNI和ENNI接口互通转换要做相当大的转换工作。其次,假如不同的厂家设备支持不同的信令协议,会要求同一控制域中的设备只能为单一厂商的,也轻易形成设备选型事实上的垄断。
为了便于一个运营商ASON网络内部不同域和路由区之间的信令互通,以及不同运营商ASON网络问的互通,需要对信令协议进行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a)UNI和E-NNI接口涉及不同域之间、客户和ASON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应在域间接口上规范唯一的信令协议,建议选择RSVP-TE。
b)I-NNI接口为控制域内部接口,一般由单一供给商的设备组成。通常I-NNI接口不涉及互联互通,因此应答应协议实现的一些灵活性,比如答应厂家具有自己的保护恢复的实现。建议I-NNI接口信令协议可以选择PNNI、RSVP-TE、CR-LDP三种协议的任何一种。
c)UNI,E-NNI和I-NNI接口假如选择了不同的信令协议,应在接口上提供不同协议转换的网关功能。

评论
评论
发 布